今年以來,市場轉暖讓兩大去產能重地又顯現復產跡象,為此,昨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放“狠話”,稱有些地方去產能決心出現了動搖,一些減產、停產的煤炭鋼鐵企業有意復產,但既然年初各地都立下去產能軍令狀,年底就要交賬,未完成目標的都將被嚴肅問責。帶你了解詳細資訊:
不管國家如何出招,只要產品價格上揚,鋼鐵煤炭業必然偷偷加碼生產,這種沒完沒了的博弈,已經讓“去產能”成為一場艱難的拉鋸戰。
半年效果不理想
據分析,今年來鋼鐵行業市場持續趨好,以螺紋鋼為例,每噸價格已經從去年底的1000多元,上漲至目前的近3000元。所以產鋼大省雖然曾爽快簽下去產能軍令狀,但卻抵擋不住鋼價回暖引發的增產誘惑。特別是今年3-5月的黑色暴漲行情又引發了一股復產潮,讓剛開始縮減的供給端又現產量抬頭。
業內甚至形成共識,除非現在價格走跌,企業虧損自愿停產,否則政府已經很難推動企業停產和減產,即便是國家拿錢來解決職工安置問題,仍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
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今年1-5月全國粗鋼產量為3.299億噸,同比僅下降1.4%。而肩負全國去產能重任的產鋼大省——河北、江蘇、山東的產量不降反增,分別同比上升了0.3%、2.19%和5.47%。根據相關機構給北京商報記者提供的一組監測數據,該機構跟蹤統計242家鋼鐵企業情況后發現,上半年鋼鐵業去產能約為450萬噸,與全年4500萬噸的目標相比,遠遠沒有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。同時,鋼鐵行業開工率也由年初時的78%左右上升至5月27日的88.92%。
不排除行政手段加壓
“今年是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的頭一年,眼看去產能工作推進遇阻,相信國家接下來會重拳出擊,甚至用行政手段加壓,畢竟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,如果今年沒有開好頭,后續工作可能會更困難,”昨日,分析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。她進一步預測,下半年,我國可能會通過提高環保要求,比如針對某些地區啟動突擊檢查,將不合規企業關停等。
事實上,多年來鋼鐵產能一直深陷越減越多的“怪圈”,所以鋼鐵重鎮曾使用限電等“極端手段”達到限產目的。幾年前,山西、河北等地就曾對鋼鐵企業實行限電,河北部分地區更一度采取對鋼廠實行強制性、全天候拉閘限電措施。不過,胡艷平認為,雖然“去產能”任務艱巨,但各地應該不會輕易出此下策,畢竟這樣的方式過于簡單粗暴,短期內效果明顯,可一旦恢復供電,容易引發鋼企報復性生產。
針對煤炭領域,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分析,緊跟供給側改革各項配套措施落實,煤炭產量將有效減少。可以預料,未來幾個月內,庫存將維持向下趨勢,而需求側相對平穩,煤價存在進一步上漲空間。為了避免產量隨著價格上漲而有所回升,接下來環評、安全生產及審批等政策將繼續趨嚴。
“更令人憂心的是,產能和產量其實是兩回事,此前為了規避風險,在申報去產能目標時,多地提出的數字水分很大,”分析師坦言,“特別是鋼鐵行業,經常把一些早已停產的產能向上申報,所以就算是今年煤炭鋼鐵去產能完成了任務,也還要關注其中無效的產能有多少,實際產量被壓縮多少,否則‘去產能’將徹底淪為文字游戲。”
年底算總賬
“在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,今年最緊迫的任務是完成去產能”,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多次強調。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,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箭在弦,煤炭、鋼鐵兩個傳統行業更是如此。按照國家提出的要求,今年需壓減粗鋼產能4500萬噸左右,煤炭退出產能要超2.5億噸。
趙辰昕還強調,國務院領導多次明確指出,今年鋼鐵煤炭去產能目標任務必須完成。各省區市簽訂的目標責任書就是軍令狀,年底要一一盤點交賬。沒有完成全年任務的,都將被嚴肅問責。但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擔憂,由于當前的市場銷售狀況正在轉好,如何遏制企業追求短期利益盲目生產的行為成為當務之急。
“今年余下的時間不到半年,按時完成全年‘去產能’任務,直接關系總體目標能不能順利實現,故今后工作安排要更加緊湊、付出艱苦努力,”趙辰昕說,“我們也注意到,一些地區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,地方財政收入和就業形勢也較為困難,推進去產能,妥善安置職工、處置好企業債務,都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。特別是隨著工作進展和市場變化,一些減產、停產的企業有意復產,有些地方去產能決心出現了動搖,對此需要保持清醒認識。”
|